美、英、德、日、法、芬國家近來重要教育改革政策分析及其對我國教育發展之借鏡(上

撰文◎李謙(補教名師)


壹、前言
  邇來,主要先進國家教育發展推陳出新,除持續性進行教育改革外,各國不約而同均指向教育品質的提昇,包含:如美國《沒有孩子落後法案》、英國《1419歲教育與技能白皮書》、日本《關於適應新時代教育基本法的構想》及《關於教育振興基本計畫的構想》等,這些國家教育改革不僅只有重視品質效率,亦強調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以及公民素養的培育等,從國民中小學到高等教育甚至到成人教育,均全面化進行各項教育改革,以提昇整體教育效能。

  事實上,我國自解嚴之後,社會越趨開放民主,而教育發展也更趨多元化,社會大眾對於教育相關議題也更加重視,因而教育改革議題遂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因此,我國自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發起四一○教改大遊行,被視為我國教育改革之發韌,在一九九五年發布《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以及在一九九八年提出《教育改革行動方案》,之後提出各項教育改革政策迄今,這些改革也與各先進國家教育改革密不可分(吳清山,2006)。
  爰此,本文主要針對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法國、芬蘭等國家重要教育改革政策進行分析,並從其中提出對我國教育發展之借鏡。惟因篇幅甚多,故本文先從美國、英國、德國重要教育改革政策予以析論之。

貳、美、英、德近來重要教育改革政策之分析
一、美國教育改革政策
  美國一七八九年獨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現代化的民主國家,並歷經兩百多年的努力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美國除具有現代化的制度與科技外,其教育制度也成為各國師法的對象。美國因幅員廣大,故其教育制度採地方分權、強調彈性自主、學校教育型態多元,及重視專業認證等。不過,由於一九八○年代經濟的衰退,再加上一九八三年美國高質量教育委員會發表《國家在危機中》的報告,其中報告提到美國國內功能性文盲的大量增加、教育品質下滑、學校紀律混亂、學生犯罪率提高、師資數量及品質等明顯不足等問題。正由於該報告的提出引起全體美國國民注意與討論,並正式拉開美國教育改革的序幕。爰以下針對一九九四年《目標2000:美國教育法案》(Goals2000Educate America Act)、二○○二年《沒有孩子落後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二○○二年《20022007美國教育部策略計畫》(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 20022007)、二○○八年《高等教育機會法案》(Higher Education Opportunity Act)等,茲予分述之(高義展,2004;張鈿富、王世英、葉兆祺,2007;教育部電子報,2008;楊思偉,2007):
一九九四年《目標2000:美國教育法案》:
此方案為美國前總統Cliton於一九九四年提出的全國性教育改革方案。主要內容有:
所有美國學童入學前均已有學習及閱讀的準備。
高中學生畢業率要提高到90%
在第四、八、十二年級進行基本能力評鑑考試,以準備未來擔任市民的責任。
數學與自然科學成就在世界各國中排名第一。
每位成人均應識字且擁有知識及能力,以應付全球經濟競爭。
每一所學校將免於毒品與暴力之害,且將提供一個有紀律的學習環境。
教師專業化,以應付二十一世紀的挑戰。
促進家長參與學校活動,提高學生社會的、經濟的及學業的成長。
二○○二年《沒有孩子落後法案》:
美國總統Bush於二○○二年簽署了名為《沒有孩子落後法案》,這法案對美國的中小學教育再次做了全面的改革,並在講求績效責任(Accountability)之同時,為能提昇學生學習成果,要求各中小學應定期提出自己的成績單,且要求各州教育行政機關應積極處理不適任教師與行政人員等問題,希冀每一個孩子皆能獲得優質的學習成果,特別是教育需求殷切的貧窮及少數族裔學區。此法案的執行要點有七項:
結束學生間的成就差距:強調課後補習活動提供,並允許教會或其他宗教組織提供課後輔導活動。
藉閱讀改善文盲:提供經費改善學生閱讀能力,例如:未來五年,每一年挹注10億美元用以改善學生閱讀能力。
擴大彈性並減少層級控制。
制訂州級標準、評估系統和責任制,並對滿足或超過學術指標的學校給予獎勵。
提昇家長的選擇權。
改進教師品質,加強對於合格師資的要求,強調各州四年內需要求所有教員具任教資格。
建立二十一世紀更安全的學校。
二○○二年《20022007美國教育部策略計畫》:
美國於二○○二年發布《20022007美國教育部策略計畫》,該計畫提出六大發展目標。爰以下針對這些目標內容予以約略說明:
營造一種有成就感的文化氣氛:主要具體目標有─將聯邦教育撥款與績效責任制聯結;增加變通性與地方控制權;為家長提供更多的選擇與訊息;在聯邦政府的教育項目中,鼓勵應用科學方法。
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主要具體目標有─保證所有學生在三年級能達到相應的閱讀能力;提高所有學生的數學和科學成績;提高所有中學生的成績;提高教師和校長的整體素質。
給學生一個安全環境和堅強品格:主要具體目標有─確保學校是安全、無毒品;提昇青年人堅毅的品格和良好的公民精神。
創建有科學支持的教育領域:主要具體目標有─提高聯邦教育部資助或主持的研究品質;提高研究項目的實用性。
提高終身教育的品質:主要具體目標有─縮小學生因種族、社經地位及能力障礙導致入學及畢業之鴻溝;強化後期中等教育機構的績效責任;建立有效的中等教育撥款機制;加強建設傳統黑人及少數族群機構及學校組織;提高成年人的閱讀能力及就業技能。
創建卓越的管理體系:主要具體目標有─強化財務管理內部管控;改善聯邦教育部人力資源管理;運用訊息管理及e化政府管理;完善學生助學貸款;善用社區組織及信仰團體作用;建立一個高績效、注重顧客的組織。
二○○八年《高等教育機會法案》:
美國國會於二○○八年七月通過的《高等教育機會法案》,實施期限五年,主要針對日益高漲的大學學費,複雜的聯邦獎助學金申請手續和學生貸款發放程序提出對策,茲摘要點如下:
學費方面:鼓勵各大學抑制高漲的學費,並讓學費資訊透明化;要求各州政府提高高教支出,未遵照辦理者,聯邦政府得不核給新的聯邦配合補助款;教育部每年公布過去三年學費最高及最低排名前5%的大學;控制教科書費。
弱勢補助及學貸方面:統整學生貸款計畫;簡化聯邦學生貸款申請程序;簡化「聯邦學生補助免費申請」網站申請程序;擴大低收入戶與弱勢族群入學機會;增加對軍人和軍眷的入學補助;提供殘障人士公平的入學機會。
校園安全節能及智慧財產權:加強校園安全;大學必須採取更有效措施,杜絕利用校園網路進行音樂及視聽檔案之交換;落實校園節能。
重要人才培育之獎助:培養優秀人才,強化國家競爭力;鼓勵學生進入重要之公眾服務工作,包括:檢察官、救火員、軍人、執法人員、教育人員等。
美國教育改革特色:
綜觀上述改革,可知美國近來教育改革特色如下:訂定基本能力標準,建立學生學習的方向和標準;採取統一評量,並要求學校提出成果報告;強化地方和學校自主性與績效責任;重視學生和家長的選擇權,以及提高家長參與機會;提昇師資素質;加強運用科技教學,教師科技運用能力的提昇,及加強軟硬體設施等;透過評量,使教育不只重視過程亦能兼顧成果。

二、英國教育改革政策
  英國的政治制度是保有形式的君主政體與實行內閣議會制度的國家,同時其政治實行兩黨政治,即保守黨和工黨,也由於不同政黨的意識形態也影響到英國教育政策的發展。尤其英國在一九八八年教育法案後大力推行各項教育革新,如國定課程與考試制度之實施,以及教育權力的轉移,使得家長獲得更多教育選擇權;另外,在高等教育上持續擴充及卓越化,均係影響英國教育長遠發展。爰以下針對二○○五年《1419歲教育與技能》白皮書(1419Education and Skills)、二○○六年《擴充教育改革:提昇技能,改善生活機遇》白皮書(Further Education ReformRaising Skills, Improving Life Chances)、二○○三年《高等教育的未來》白皮書(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等,茲予分述之(王世英計畫主持,2007;張鈿富、王世英、葉兆祺,2007):
二○○五年《1419歲教育與技能》白皮書:
英國教育與技能部二○○五年發表《1419歲教育與技能》白皮書,其主要在回應如何滿足每一個年輕人的需要,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抱負;同時,也提供雇主所需要具有技能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年輕人。
主要改革建議如下:確保每位年輕人在畢業前熟練地掌握英文及數學技能;改進職業教育;拓展年輕人的能力,並協助大學篩選最優秀的申請者;重新激發閒散學習者的學習熱情;確保教育供應。
二○○六年《擴充教育改革:提昇技能,改善生活機遇》白皮書:
英國教育與技能部二○○六年發表《擴充教育改革:提昇技能,改善生活機遇》白皮書,其主要是改變年輕人和成年人的生活機會重點,而其目的在於提昇年輕人和成年人的技術和品質水準到世界水準;同時,也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滿足個人需要的合適服務。
主要改革內容如下:對十九~二十五歲的年輕人在第一個第三級(Level 3)實施免費教育;幫助學生補貼生活費;1,100萬英鎊計畫鼓勵未來擴充教育勞動力徵人和發展;學習和技能委員會將對於失敗的學院、提供者或部門結束資金,鼓勵轉變;檢視第三級學習者新的評估計畫,降低其選擇的課程費用,以及調整訊息和建議。
二○○三年《高等教育的未來》白皮書:
英國提出《高等教育的未來》白皮書主要是為因應高等教育問題所進行的改革,藉以提昇教育品質,並也提到二○一○年高等教育發展之主要策略。事實上,英國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有:教育品質下滑的危機;研究經費與人員上的不足;教學經費的不足,且師生比偏高,難以提昇教學品質;高等教育機構和企業界結合,合作仍有諸多進步空間;高等教育有擴張的需求,同時專業與技術人員需求增加,但此類人員的培育不足。
《高等教育的未來》白皮書為解決因應高等教育問題,提出建議內容如下:
在「研究」方面:持續增加研究經費,並培養鼓勵研究人才;鼓勵研究機構結盟及產生新的研究形態;設立藝術與人文研究委員會。
在「高等教育和商業」方面:設立高等教育創新基金;每個地區高等教育機構與地區發展局,以及其他機構共同合作;設立二十個知識交流中心;推動基礎學位;鼓勵企業界與高等教育機構結盟。
在「教與學」方面:提供教師教學水準報告;提供更多資源獎勵教學;建立新教學國家專業標準;建立獎勵卓越教學機制。
在「高等教育擴張」方面:希冀二○一○年前將有50%的十八~三十歲者就讀高等教育機構;未來發展兩年基礎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發展基礎學位的課程;加強擴充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交流;設立基礎學位中心;針對部分時間制學位,增加學分認可及e化學習。
在「公平入學途徑」方面:透過學校、學院和大學結合,增加進入高等教育的管道;提供年輕延遲者進入高等教育就學機會;與大學合作,確保入學過程的專業及公平;提供額外補助給高等教育機構,以吸引非傳統背景的學生,並對低收入戶學生提供補助;高退學率的大學也將被要求改善。
在「自由和補助」方面:撥款HEFCE和相關單位研究領導基金會;降低大學的科層體制負擔;支持大學以多元管道獲取捐款;促進個別和共同的捐款。
英國教育改革特色:
英國中小學階段強調教育機會均等與社會正義,未來將會建構新的學校體系、增加家長教育選擇權、家長與學童全面加入改善標準的行列,及積極處置低成就學校等舉措。
十四~十九歲技能教育漸成主流,尤其英國在二○○五年《1419歲教育與技能》白皮書及二○○六年《擴充教育改革:提昇技能,改善生活機遇》白皮書均強調技職教育的重要,除大量投資相關教育經費,並採取一系列措施消除學習上的障礙,以激勵年輕人繼續接受教育。
高等教育從菁英式走向普及式,同時提供更公平、更多元及更寬廣的入學途徑。
因應市場化需求,實施務實的教育政策,冀期在短時間內做有效反應。
充分開發學生潛能,強調學術及技能均受到重視。
採取功績主義導向,並以具體指標衡量教育品質。

三、德國教育改革政策
  德國為世界主要工業化的先進國家之一,由十六邦所組成,教育屬各邦權限,各邦各設教育部,設計並執行各自之教育政策。因此德國教育行政制度可分為聯邦、邦、地方與縣(市)四級制度,實施地方分權。是以德國整體教育上仍保留菁英理念,高等教育入學率也在提高,然目前中小學教育仍存有許多問題,如學力提昇問題、全天制上課等問題,均係德國教育改革重點之一。爰以下針對德國重要教育政策分析其內涵(王世英計畫主持,2007;高義展,2004;張鈿富、王世英、葉兆祺,2007):廣開教育機會:
德國認為其國際競爭力取決於高等教育機構品質的優劣與否。因此德國聯邦教育部的首要任務是要全民廣開教育大門以提高學生的教育、訓練、終身學習和社會參與。
維持菁英培育:
為了確保德國的競爭力,因此國家必須提供年輕人更完善的教育訓練,並補助從事科學研究的優秀人才。
強化未來職業訓練與專業:
強調人才的培育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心,因此德國聯邦政府支持企業採取多元化的方式來訓練員工。主要方式如下:
雙軌制度:源自中古時期歐洲手工業學徒形式。「雙軌」原指私人企業與公立職業學校在職業教育的共同目標與責任下合作與分工之意。雙軌化的教育和純粹的學校教育不同處有二:其一,大部分的時間他們不在學校學習,而在公司或政府機構實習或當學徒;其二,教育主要是由下列兩個單位負責─企業及職業學校。
職業訓練法:當前德國約有三六○種認可的職業訓練,且這些訓練課程會跟著時代而改變。
減緩負擔:德國聯邦政府除已經對企業減少科層要求外,並也提供金錢上的誘因鼓勵企業訓練人才,如只要中小型企業聘用額外的實習人員就可以獲得低利貸款。
強調終身學習推廣:
教育部提供持續且更完善的職業訓練,讓職業訓練制度更加具體明確,讓考試制度更佳彈性。
提供機會給高等教育機構去研發對產業或科技有利的相關課程。
訂立遠距學習相關辦法,如訂定遠距教育參與保護法,以保障遠距學習者的權利。
順應政府改革的機會:
為順應時代挑戰及國際要求,德國政府除持續和地方教育研究單位合作外,並進行組織改造,讓聯邦政府與各邦政府的權責劃分更加清楚。同時,為達有效劃分權責,各邦政府必須維持其財政匯率,聯邦政府每年為聯邦教育部統籌70%的資金進行高等教育相關改革。
進行各項教育革新:
德國在國際學生學力測驗的表現不佳,充分暴露其教育制度的問題,尤其測驗的結果發現,德國學生的閱讀、數學與科學能力都低於國際的平均水準,而其具有移民背景學生的成就表現也不盡理想。有鑑於此,聯邦教育部提出改進教學的方法,藉以提昇教育品質:
改進數學與科學的教學成效:聯邦政府和各邦政府共同聯手制訂「改進數學與科學的教學成效」計畫,並在十五個各邦中有一八○個學校參與計畫,且每一間學校約有五位教師加入其中,冀期研擬各項改進數學與科學的教學策略及方式,並推廣至全德國學校。
建立全日制學校,增加學習時間:其實在大多數國家,學校教育幾乎是全日制,但在德國卻是半日制,致使學習時間明顯低於其他先進國家。同時,增加學習時間也充分表達家長、教師等立場,因為半日的學習實在不夠,學生也難以有充足時間學習更多知識。因此,聯邦教育部運用經費規劃全日制學校,協助各邦學校提供更多學習機會,而目前德國約有三千所學校實行這種制度。
瞭解學生與高素質人才的現況:
德國未來教育發展仍需要更多菁英人才,故聯邦教育部共設有十一個獎勵優秀人才的機構,每年提供充裕經費給優秀學生及博士班學生。另前往國外就讀亦可得到補助,如國際學生有高等教育文憑,提出博士研究申請,不但可以取得德國高等教育機構的認可,同樣地也可以得到補助。
德國教育改革特色:
持續發展優質卓越的技職教育:德國職業教育世界聞名,因此除繼續實施雙軌學制,讓學生同時具有理論知識且結合實務工作,為企業培養有用人才。同時德國政府特別鼓勵企業加入職業訓練行列,協助培育人才。
強化終身教育各項制度:德國相當重視該領域發展,以結合聯邦教育部、職業訓練機構、高等教育機構及遠距數位學習系統等,冀期全民獲得終身學習的教育機會。
賡續政府組織變革:為減少科層體制所帶來對行政的負面影響,同時為提高政府效能,因此進行各項變革,如釐清權責、簡化決策程序等,以求政府績效卓越。
改革學校教育:為改革德國學生在國際學生能力測驗上的表現,目前已規劃改善方案,包含如改進數學與科學的教學成效、建立全日制學校,增加學習時間、提昇師資素質並強化教師進修等。
獎勵優秀人才:政府持續挹注大量經費培育優秀人才以引領國家未來發展,故每年編列不少經費以供優秀學生及博士生使用。

參、結語
  綜上所述,瞭解美國、英國、德國近來重要教育改革政策發展。從美國教改中可知,更加重視學生成績、教師素質更加要求,強調公平性、多元性、績效性等;英國教改中可知,強調教育機會均等與社會正義、重視職業技能教育、強調市場需求等;德國教改中可知,重視國際化與終身學習教育、持續重視職業教育、積極改善學校教學問題等。以上各國這些趨勢也確實對我國教育發展有不少啟示,包含如學生素質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終身學習教育、國際化教育、高等教育品質卓越等。
  下一期,仍接續分析日本、法國、芬蘭等三個國家重要教育改革政策,並總齊歸納提出這些先進國家教育改革對我國教育發展的借鏡,畢竟「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均值得我國教育之參考,故精彩可期,敬請期待。



參考書目
王世英計畫主持(2007)。主要國家教育發展資料蒐集與分析。臺北:教育資料館。
吳清山(2006)。臺灣教育改革的檢討與策進:19942006年。教育資料集刊,32122
高義展(2004)。比較教育概論。臺北:鼎茂。
張鈿富、王世英、葉兆祺(2007)。美、日、德、法、英國家教育政策分析。教育資料集刊,36121152
教育部電子報(2008)。美國會通過「高等教育機會法案」 針對大學學費等提出對策,312008823日,取自:http://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 =1739
楊思偉(2007)。比較教育。臺北:心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