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另類教育發展過程及其影響

撰文◎陳明(補教名師)


壹、前言
  二十世紀初,歐洲的教育改革思想以對抗與改革傳統公立學校為訴求,以民主自由教育及個性發展為理想,並在各地匯為澎湃的「新教育運動」。歷經一個世紀的變遷與發展,「新教育運動」已經在思想理論與教育實踐上轉而發展成數個流派,其中蒙特梭利教育學(Montessori-Padagogik)、耶納教育實驗(Jenaplan-Padagogik)、道爾頓教育學、弗來納特教育學(Freinetpadagogik)與華德福學校教育學(Waldorfschulpadagogik)被稱為歐洲大陸改革教育思潮的五大代表方向(陳惠邦,2001)。一九○七年蒙特梭利(Montessori)在羅馬為貧苦學童成立了「兒童之家」,並發展成為正式的學校─第一所蒙特梭利學校;一九一八年史泰那(Steiner)在德國創立了第一所「華德福學校」,這兩個學校在經過半世紀後,逐漸成為全世界數以百千所「另類學校」(Alternative Schools)的濫觴,「另類教育學」(Alternative Pedagogy)也成為教育改革理念靈感的源頭活水(馮朝霖,2002)。

  臺灣自一九八七年政治解嚴後,帶動教育、經濟、文化等的自由改革風潮,中小學教育的樣態從以公立學校為主,私立學校為輔,轉變為公私立學校並重。當時森林小學就在這股浪潮下揚起首帆,在公私立教育體制下開創另一種新教育的思維、價值與體制;接著李雅卿女士所創辦的毛毛蟲學苑也開啟教育的另一種嘗試;全人中學的程延平校長,在苗栗卓蘭也開創國內第一所「森林中學」;還有劉玉燕女士長期投注時間與精力於佳美幼稚園的教育改革等,在這些浪潮激盪下,使得我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開啟了教育的另一扇窗,多種另類學校在臺灣教育園地裏慢慢地的萌芽發展(唐宗浩,2004;曾俊凱,2006)。本文所要探討的是我國另類教育的發展過程及其對目前國內教育發展的影響。首先就我國另類教育的發展過程做一敘述,之後分析我國另類教育所面臨的問題,最後就另類教育對目前國內教育發展的影響做一歸納。

貳、我國另類教育之發展過程
瞭解另類教育發展過程:
我國另類教育學校之分布、教育理念與學級制。
我國另類教育學校之緣起、教育目標及型態。
我國另類教育學校之行政組織、課程與師生數。
  十幾年來,在教改政策不斷鬆綁下,另類教育學校從森林小學、種籽學苑萌芽茁壯,之後陸續發展,到目前為止,臺灣的另類教育學校約有十幾個學校之多。曾俊凱(2006)曾將另類教育學校分布的縣(市)、教育理念及學級制等內容加以整理,其詳細內容如表一。

一、我國另類學校之分布、教育理念與學級制
若以縣(市)別來區分,其分布情形如下(曾俊凱,200646):
臺北市:開平高中(臺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北政國中(自主學習中學)。
臺北縣:森林小學(人本教育基金會,臺北縣汐止市)、信賢種籽親子實驗小學(原為種籽學苑、毛毛蟲學苑,臺北縣烏來鄉)。
新竹縣:雅歌實驗小學。
苗栗縣:卓蘭全人實驗中學。
臺中市:磊川華德福小學、豐樂實驗學校。
彰化縣:苗圃社區合作小學(彰化縣鹿港遷到彰化市)。
臺南縣:沙卡學校(由玉井遷到大內)。
高雄縣:融合中小學田寮實驗班(原大津實驗班)、錫安山的伊甸家園。
宜蘭縣:慈心華德福小學、人文小學。
若以其教育理念或理論來分類的話,可分為(曾俊凱,200646):
華德福教育(人智學理論):慈心華德福小學、磊川華德福小學、豐樂實驗學校。
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苗圃社區合作小學。
多元智能理論的「Key School」:雅歌實驗小學。
宗教因素:沙卡學校、錫安山的伊甸家園、人文小學。
自主學習:卓蘭全人實驗中學、森林小學、信賢種籽親子實驗小學、自主學習實驗計畫─北政國中,這類比較類似英國的夏山學校、美國瑟谷學校、日本的緒川學校或窗口邊的小荳荳之巴氏學園。
特殊教育之融合理論:融合中小學田寮實驗班。
職業教育實用路線:開平高中。
以國小、國中、高中來分類的話,可以再分為(曾俊凱,200646):
小學部(一到六年級):慈心華德福小學、磊川華德福小學、雅歌實驗小學、人文小學、森林小學、信賢種籽親子實驗小學、苗圃社區合作小學。
中小學部(一到九年級):豐樂實驗學校、沙卡學校、錫安山的伊甸家園、融合中小學田寮實驗班。
中學部(十到十二年級):開平高中。
中學部(七到十二年級):卓蘭全人實驗中學、自主學習實驗計畫。
  多數另類學校都有成立「社團法人文教基金會」,且基金會大部分和另類學校相輔相成;而融合中小學田寮實驗班已經停辦,自主學習實驗計畫─北政國中(後轉到景文高中)也即將在二○○六年七月全部學生畢業後即將停辦;而慈心華德福小學、人文小學、信賢種籽親子實驗小學與雅歌小學現都轉型為公辦民營的方式,和縣政府簽訂合約,由政府提供場地、設備或經費等方式而進行教育實驗。

【表一 我國另類學校之分布、教育理念與學制】
學校名稱
()
教育理念
學年級制
備註
慈心華德福小學
宜蘭縣
華德福教育
一到六年級
未來會發展到九年級
磊川華德福小學
臺中市
華德福教育
一到六年級
未來會發展到九年級
雅歌實驗小學
新竹縣
多元智能理論
一到六年級
人文小學
宜蘭縣
宗教因素佛光山
一到六年級
未來會發展到九年級
森林小學
臺北縣
自主學習
一到六年級
信賢種籽親子實驗小學
臺北縣
自主學習
一到六年級
苗圃社區合作小學
彰化縣
蒙特梭利教育理念
一到六年級
豐樂實驗學校
臺中市
華德福教育
一到九年級
沙卡學校
臺南縣
宗教因素
一到九年級
若師資許可,甚至會辦到大學和研究所
錫安山的伊甸家園
高雄縣
宗教因素
一到九年級




融合中小學
高雄縣
特殊教育之融合理論
一到九年級
目前已停辦
開平高中
臺北市
職業教育實用路線
十到十二年級
卓蘭全人實驗中學
苗栗縣
自主學習
五到十二年級
目前是五到九年級
自主學習實驗計畫
臺北市
自主學習
七到十二年級
將於20067月停
資料取自:曾俊凱,2006,頁47

二、我國另類學校之源起、教育目標及型態
  我國另類學校之源起有華德福教育體系的、蒙特梭利理念、森林中小學體系、融合教育理念、多元智慧理論和融入宗教信仰的學校;其教育目標都是為達到「全人教育」;就學校型態而言,有多所已是「公辦民營」的方式,其餘是以「實驗中學、實驗中小學或實驗小學」的型態呈現(曾俊凱,200648)。

三、我國另類學校之行政組織、課程與師生數
  我國另類學校之行政組織有雙首長制(人文),有教師團治校的(信賢、苗圃、磊川、豐樂),其餘是一般傳統校長所帶領;就課程而言,都有主課程和副課程,或是必修課目和選修課目;在教學方面,多所學校採分組混齡學習和自主學習,教學方式有建構式教學、多元智能教學、蘇格拉底式教學和自然的韻律節奏來教學等;在評量方面,大都是採多元評量方式來瞭解學生學習結果。此外,我國另類學校之師生數大都維持在100人以下,除了人文國小、慈心及雅歌。而在學籍方面,除信賢、人文、慈心及雅歌小學有自己的學籍外,其餘都是設籍於他校(曾俊凱,200648)。
  總而言之,另類教育學校之分布廣泛,幾乎遍布全省,教育理念以人本、華德福、蒙特梭利、多元智慧、融合教育或宗教理念為主,而學級制從國小到高中都有,以小學為最多。我國另類教育創立源起於一九八九年的森林小學,其教育目標都是以「兒童」為本位,達到「全人教育」理想,而學校以「公辦民營」和「實驗中小學」的型態呈現;其另類學校之行政組織彈性多元,打破上下學期制,課程多樣化,並與生活相聯結,其師生比高,符合小班教學的精神(曾俊凱,200648)。

參、另類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瞭解另類教育所面臨問題:
另類教育對我國教育的正面影響。
另類教育所面臨的困境。
一般體制內學校與另類教育學校之比較。
  以上略述我國另類教育的發展過程,但另類教育發展至今亦面臨了一些問題,以下就另類教育對現今教育制度的影響及其存在困境加以分析,並比較其與一般體制內教育的差異(李雅卿,2002;曾俊凱,2006;陳惠邦,2001;劉世傑,2007)。

一、另類教育對我國教育的正面影響
推動教育自由化,提昇國家的開明形象:教育自由化為現代國家進步的象徵,而體制外的另類教育正是教育自由化的深層指標。臺灣自解嚴以來,教育自由化一直走的迂迂迴迴,其中開放私人興辦國民教育更是諸多波折。過去國民義務教育一向扮演著政治社會化的角色,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一個民主、自由、進步的國家,教育自由化的程度愈深,其中表現在國民教育階段的另類教育的開放程度,則被認為是一個重要指標。
催化教育改革的力量:十多年來,臺灣的另類學校能在法令不完備、資源不充足的情況下,前仆後繼、不絕如縷,即因堅持教育理念,並且認真實踐教育理想,以致成效斐然。不但因此獲得家長們的信賴,在相當程度上,也因為社會輿論而形成帶動臺灣教育改革的力量,有效的影響了臺灣體制內的教育改革,為他們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方向和經驗。無論是教育部的九年一貫教改政策、學校本位課程、小班小校政策,或是臺北縣的開放教育,亦或者是種籽或自主學習中學,都是政府指定各校參照的典例模式。例如:臺北市教育局二○○一年決定推廣自主學習精神,也選定了十所中學進行「臥虎藏龍」教改計畫;過去教育部發函各校參考另類學校的法庭制度,希望有效處理各校的學生生活管理問題;臺北市中學生權利促進會因為另類學校學生暑期的救校運動,發現他們理想中的校園權利結構就在另類學校中,希望將另類學校的平權模式推廣到各校去。
為各種教育難題尋求可能出路,開創教育實驗空間:世界各地不斷的進行教育改革,也都是為了尋求教育難題的解答。然而,學校作為教育難題的解答者,必須擁有幾個關鍵條件:使命感、團隊共識和開創精神。而由於另類學校多為自發創立,先天上即擁有此三項條件;至於一般學校(體制內學校),卻因為制度或文化上的因素,比較不容易有此條件。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已有眾多的私立學校,卻還是立法鼓勵設立公辦民營的「特許學校」。因此,臺灣另類教育學校的發展,為各種教育難題尋求可能出路,開創教育實驗空間。

二、另類教育所面臨的困境
法令不完備,有違法之虞;地方法規亦有無法適用之處;生存受制於行政裁量,造成經營困擾:《行政程序法》通過後,凡無法律授權之行政命令都將失效,致使原依《教育部指定中等學校及小學進行教育實驗辦法》之學校(如北縣種籽學苑)恐有違法之虞;而地方法規,在不能抵觸中央法規的情況下,是否適用,仍待商確。甚至,地方法規也有限制過多之處。目前《國民教育法》中之各種限制性條文,僅在設備基準(第8-1條),授權地方政府可另訂適用之基準。其他皆未授權,根據《地方制度法》第三十條,應屬無效。由於缺乏法源,幾個以實驗計畫與地方政府合作的另類學校(如自主學習計畫),有隨時被終止之危機。由於無法源規範,會出現諸多管理者定位混亂、學生資料處理標準不一等經營上或行政上的困擾。
部分學校因資源不足(或不穩定),影響辦學體質:由於地方政府大多財政困頓,因此在提供另類學校的協助上,不是付之闕如,就是逐漸緊縮。而另類學校在資源不足(或不穩定)的情況下,往往會分心於辦學外之事務(如募款),或過於遷就家長的需求,以致犧牲原有辦學理念。
傳統價值的束縛:
父權社會大家長制的權威雖然已經鬆動,但對孩子的不信任和要求孩子順服的傳統力量還是很強。這和自由教育要求尊重、信任並鼓勵孩子獨立的理念嚴重衝突。
傳統家族主義和近百年國家、社會優於個人的教育,也使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價值產生嚴重衝突。
主張一元化的升學觀念,和重視分數、重視紙筆考試的傳統,使得每位參與另類教育的家庭和教師都要面對自我價值的辯證、撕裂與重整,同時還要面對親友、同事和主流社會的質疑。
公共資源的使用顧忌。如果有政府官員想支持民間辦理另類教育,常會擔心是否有「圖利私人」的罪名,致使教育改革容易限於公部門的內部努力,難以引入民間的活水。
上述各種價值觀的衝突,雖然是每個轉型社會必然存在的現象,但也是另類教育目前所面臨最大的困難。
現代資本主義過度強調競爭和效率的偏失:臺灣過去五十年經濟快速的發展,從農業社會轉型到工業社會、資訊社會的過程,人口密度高,生存競爭日益激烈,致使一般父母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以致不敢做另類教育中多元與合作的嘗試。
支援系統不足:臺灣另類教育還在起步階段,各個學校都還沒有進入真正的穩定狀態,很多另類學校並未取得政府或財團的支持,以致經濟大都遊走在生存邊緣。師資部分,有的學校(如華德福學校、蒙特梭利學校)能夠與國外同性質的師資培育機構接軌,其他學校的師資就要靠自己來培育。政府對另類學校的師資採尊重但不予保障的態度,因此另類教育的師資是沒有保障的。可以說,目前臺灣各個學校幾乎都還處在「燃燒熱情來補足制度缺失」的情況,可說非常辛苦。
失衡的學生分布:在過去升學掛帥的情況下,大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是被放棄的一群,加上特殊教育的鑑定和支援系統還未完善,很多特殊教育或被父母懷疑可能是特殊教育的學生會湧向另類教育學校,尋求較人道的教育機會。可是這些另類教育學校並不是特教學校,因此學校的教學成效易受質疑,教師容易挫折。
學生進路尚有困難:目前大部分的另類學校都是小學,學生畢業後必須接續一般中學,很多學生會有適應困難的狀況發生,以致部分學生只好接軌國外學校,這樣的學生比例如果太高,會使另類教育和國內社會脫節,對未來發展不利。

三、一般體制內學校與另類教育學校之比較
  現行教育體制內與體制外之教育理念極為不同,故在其教育目標、教育核心對象、課程安排、師資來源、學生來源、施教場所、施教方式、學習方式都有所差異,整理如表二所列。

【表二 一般體制內學校與另類教育之比較】

一般體制內教育
體制外另類教育
教育目標
培養社會有用公民
發展獨特之個體
教育核心對象
學校為主體
學生為主體
課程安排
固定
彈性
師資來源
單一
多元
學生來源
所有適齡兒童
理念相近之家庭
施教場所
教室
除教室外或其他場所
施教方式
班級
個別
學習方式
教師引導
自我引導
每班學生人數
35
視情況而定
政府補助基準
較多補助
補助較少
校園規劃設計
配合政府之規劃
自行設計
修改自:劉世傑,2007,頁6

肆、另類教育對我國教育的啟示
瞭解另類教育對我國之啟示:雖然我國另類教育的發展過程面臨了上述問題及困境,但對於我國中小學教育亦產生一些深遠影響,以下就一些學者所歸納另類教育對我國教育的啟示,加以敘述之(李雅卿,2002;曾俊凱,2006;陳惠邦,2001;劉世傑,2007):
一、提供學生多元智慧的展能舞臺,開啟個人生命的藍天
  隨著世界人權宣言、學習權宣言的公布,教育人權及學習權的概念日漸高漲與蔓延,加上政治的解嚴、人民意識的抬頭及法令的修訂與公布,由國家教育權的概念漸漸轉化為國民教育權。「另類教育」的出現讓家長與學生有多一種的選擇,更是後現代社會另一教育思潮。尤其另類教育中所堅持的多元智能教育的意義,為學生提供多樣的選擇,讓學生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展能舞臺,從而找到自己明朗化經驗的學習舞臺,開啟個人生命藍天的可能。

二、尊重教育的主體性,讓孩子有能力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對參與另類教育的親師生來說,自主學習不是一種教育方式,而是一種生命態度。因此,教育的目的在協助孩子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對自己的生命有自覺,並在這樣的自覺下,鍛鍊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能夠瞭解環境,尋求自己和環境中的最佳對應可能,並且有勇氣著手成就自己的自覺過程。所以,讓孩子有能力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讓他們能在所處的時空環境中得到「不愧為人」的歡喜和自覺,才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學校不是教孩子知識去應付考試的場所,而是提供各項資源和可能,讓孩子有機會參與他自己的學習設計,對生命有所覺醒,並為他的人生做各項準備的設計和場所。

三、發展學校特色,分享優質的教育活動,促使小班小校轉型建立特色學校
  我國另類教育學校設校環境大都存有夏山學校、自然主義、開放教育或田園教學的影子,其學校環境的選擇大都是在山區或偏遠的地方,目的就是培養孩子「師法自然、尊重與愛護環境,以及人文素養的修練」。但最近在教育規模經濟的呼聲主導下,小班小校裁併或轉型的議題不斷,不但引發學校反彈,社區家長更是萬分抗拒,有的是以經濟效益或競爭力為由,有的是以學習權的保障、學校是社區的文化資產與精神堡壘為由;但整體而言,教育不能完全以「經濟」的眼光來評估,如果能將另類教育的辦學精神與方式加以轉化,會讓現今面臨廢校的學校充滿新的希望。例如:臺北縣提倡特色學校的精神,活化教育、結合社區資源,把教育的舞臺變大,縣府並以學校本位管理(SBM)的精神將權力下放給學校(應包含課程、預算及人事等),創造出各種特色學校,促使小班小校轉型建立特色學校,就是最佳例證。

四、親師生攜手合作,打造教育新天堂
  另類教育學校一直強調是家長和老師一起創辦學校,重視三元團隊交織合作─教師團、校務委員會、家長會,彼此共同經營學校、創新學校,建構一個負責課程教材的親師合作典範。在此理念之下,孩子不僅是家長個人的「私有財產」,更是國家社會的「公共財」。因此,不管是那一階段的教育,都應以「子女最佳利益」為最大考量,親師生攜手合作打造教育園地。

五、學校組織再造,引入企業資源與精神
  前述各類另類教育學校紛紛都轉型為公辦民營方式,引入企業資源和精神,活化學校經營模式,為體制內的學校組織再造引進企業資源和精神。以臺北縣為例,平溪國小東勢分班提供平溪農會租用,作為生態教育農業會館;原坪林國小代管之闊瀨國小校區和龜山營地,都開放給北縣學校及對外收費的童軍營區;大坪國小溪底分班委託財團法人臺灣發展研究院辦理「臺北縣萬里鄉溪底國際雙語實驗國小」等,都是企業與學校產學合作或是企業認養回饋之最佳例子。

六、另類教育學校的自主管理型態提供我們對學校管理的新思維
  長久以往,學校經常淪為韋伯所稱的「科層(官僚)機構」而不自知。校長或主任專心辦行政而忘了如何教學,忘了課程發展,忘了服務教師教學與協助教師專業成長。而另一方面,教師也視自己與行政人員分屬不同層級或團體,兩者相隔閡,甚至相對立,有的教師或者不願意分擔行政工作,或者抵制行政人員及其措施。另類教育學校中每一位教師必須與家長及學生在真誠信任與協同合作的基礎上,共同分擔所有學校行政工作,就連外賓來訪也是由所有沒課的教師以接力方式陪同簡介,而家長充分理解另類教育理念,並廣泛參與學校工作。另類教育學校的自主管理型態提供我們對學校管理的新思維,因為「沒有校長的學校」如何能維持高度行政效率與正常運作,的確讓我們驚訝、羨慕與佩服。

伍、結語
  另類教育為體制內國民義務教育開啟另一扇希望之窗,強調以「兒童為本位」;孩子自主、自願的學習;實現杜威「教育即生活,做中學」、華德福、蒙特梭利及   Gardner多元智慧觀的理念,聯結學校與社區家庭、教育與生活;提昇家長教育知能,尊重「家長教育選擇」,以保障「兒童受教權」;親師合作、引入企業的資源和精神,共同解構一元教育體制,以實現多元教育願景,創造教育實驗空間。雖然它很難在短時間內成為臺灣教育的主流,但十幾年來的發展,卻化為臺灣教育改革永續發展的源頭活水。



參考書目
李雅卿(2002)。另類教育在臺灣─兼談我所從事的「自主學習學校」,亞洲泛太平洋地區自由學校教育工作者另類教育發展經驗分享國際研討會,日本:東京。
唐宗浩(2004)。另類教育在臺灣。另類教育電子報122009/05/12。取自:http://www.alearn.org.tw/mag/.
馮朝霖(2002)。另類教育與全球思考。教育研究月刊923342
曾俊凱。彩虹般的教育潮流─我國另類學校現況與省思。研習資訊233),20064553
陳惠邦(2001)。華德福學校教育學的現代意義 ,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
劉世傑(2007)我國國小學校體制內與體制外之比較─以全人實驗中學小學部為例。網路社會學通訊60。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0/60-15.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