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育會議相關主題介紹─國民教育篇(二)

撰文◎陳明(補教名師)


  暌違十六年的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於八月二十八、二十九日兩天召開,並圓滿落幕。本次全國教育會議擬定「現代公民素養培育」、「教育體制與教育資源」、「全民運動與健康促進」、「升學制度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高等教育類型、功能與發展」、「多元文化、弱勢關懷與特殊教育」、「師資培育與專業發展」、「知識經濟人才培育與教育產業」、「兩岸與國際教育」及「終身學習與學習社會」等十個中心議題(教育部,2010a)。其中有關國民教育部分,因範圍涵蓋面甚廣,並沒有專章或專門議題提及,而是分散在十大議題中,本篇將就上述十大議題中內容涉及國民教育的部分加以分析歸納,讓同學應考時能有所瞭解。前期已就「現代公民素養培育」與「國民教育」有關子主題加以歸納,本期繼續就其餘與國民教育有關的內容一一加以介紹,包括:「教育體制與教育資源」、「全民運動與健康促進」、「兩岸與國際教育」等三個中心議題。以下主要內容皆自教育部相關網站中有關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資料中摘記整理。


壹、教育體制與教育資源
分析教育體制與教育資源的內涵及四個子議題:
內涵:教育旨在透過教學促進學習者之健全發展,故教學是教育的核心。但教學須賴完善教育體制與教育資源之支援,方能有效實施。任何教育改革要成功,就必須先改革教育體制與教育資源的運作。
子議題:分別為教育行政組織再造與人力運用、學校組織再造與人力運用、教育資源籌措與分配、教育設施與規劃等四個子議題進行研議。
  本中心議題分為教育行政組織再造與人力運用、學校組織再造與人力運用、教育資源籌措與分配、教育設施與規劃等四個子議題進行研議。主要目的係以有效支援教學及達成教育目標為核心精神。
  現行教育行政組織分為中央與地方兩級;學校制度則為6-3-3-4制;教育經費的來源以政府經費為主;教育設施則依學校設備標(基)準與政府採購法運作。近年來所積極推動的改革措施,如推動教育部組織法之修正、規劃幼托整合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擴大教育投資、實施學校教育資源均質化及優質化等政策,這些政策一旦確實完成,將會呈現新面貌。
  針對存在的問題,斟酌國情需要與世界發展趨勢,提出一些發展策略,主要如下:釐清中央與地方教育權責、調整教育行政機關的結構與人力編制、加強教育諮詢與地方教育審議委員之功能、增進教育行政人員的專業化、加強績效考核、重新建構學制、完備學校組織法制、持續增加政府教育經費、獎勵民間教育投資、鬆綁績優私立大學學費管控、建立教育經費運用成效評估制度、更新學校設備標準、提昇教育設施整體規劃效能、增進籌建人員教育設施規劃知能、因應時勢推展優質校園環境等。其較具體的主張有(教育部,2010c):

一、教育行政組織再造與人力運用
  其較重要者包括:在「教育行政組織再造」部分有:召開共識會議與修正相關法令,實踐憲法規定之精神、檢討及調整符合社會期待之教育行政組織功能、建立與國際接軌之創新組織運作、強化中央層級諮詢委員會功能、成立專責一級研考單位、落實地方教育審議委員會功能、提昇教育行政人員專業能力、建立教育專業治理機制、落實教育行政對教學任務的支援與協助、成立區域性教育行政策略聯盟與設立國際教育行政研究中心等。在「教育人力運用」部分有:確認常任文官與約聘僱人員之法定編制與配套、妥善評估勞務外包與委託授權、研擬提昇地方教育行政人員職等,下表 1為上述問題分析與因應的發展策略。

【表1 子議題一─「教育行政組織再造與人力運用」會議結論暨建議事項】
現況與問題分析
發展策略
教育行政組織再造:
中央與地方對於教育行政權限規範不清
憲法倡議之中央地方均權未能貫徹
部分之原則性法令敘述過於籠統
教育行政組織再造:
召開會議與修正相關法令,實踐憲法規定之精神:
召開「教育行政權責共識會議」
修訂教育基本法,明確劃分中央與地方權責
落實地方制度法,降低中央與地方權限紛爭
教育行政組織架構與現實發展仍有落差
部分組織未能因應社會變遷趨勢
教育行政組織調整方向未能顧及對弱勢族群之專責照顧
調整符合社會期待之教育行政組織功能
打造效能政府之全球趨勢,檢討教育部組織
面對M型化社會,以行政力量落實教育公平
結合兒童保護與福利之教育行政,以因應少子女化時代來臨
部屬單位較多,事權分散
司處部門與特定委員會過多
相同性質業務缺乏整合   
建立與國際接軌之創新組織運作
適度參酌OECD國家之運作經驗
逐漸發展以知識為基礎的教育行政運作
教育諮詢制度欠缺完善
相關諮詢委員會尚未發揮決策諮詢功能
相關諮詢委員會成員與性質多有重複
強化中央層級諮詢委員會功能
強化教育部各諮詢性質之相關委員運作功能
成立中央諮詢委員會,統籌政策諮詢事宜
研考單位層級偏低且偏重行政導向
教育行政機關內研考單位層級偏低
研考導向偏重行政,研發較為不足
成立專責一級研考單位
中央成立研究考核司處
地方成立研究考核科室
地方教育審議委員會功能不彰
地方教育審議委員會與社會期待有落差
地方教育審議委員會運作不夠落實
落實地方教育審議委員會功能
修訂現行遴聘與運作方式
地方教育審議委員會列入地方視導工作項目
有系統深入瞭解地方教育審議委員會運作
地方教育人員專業化能力尚待充實
考選方式未反應教育專業需求
工作量大,欠缺專業進修時間
提昇教育行政人員專業能力
修訂教育行政人員相關考選法規
提高教育行政人員職等,制訂獎勵進修辦法
行政運作之自主性與創新不足
易受制於地方性政治運作
行政規範存有繁瑣之處
建立教育專業治理機制
設置課程發展委員會
檢討國民教育輔導團之定位與組織型態
取法民營機構經驗
教育行政運作未能充分反應教學需求
縣(市)層級行政人員未有現場教學經驗
縣(市)教育視導人員執行教學視導有困難
落實教育行政對教學任務的支援與協助
制訂教育行政人員任用實習制度
訂定「教育視導法」,規範督學資格、專業知能與工作執掌
教育行政機關內、外部橫向合作稍嫌不足
成立區域性教育行政策略聯盟
教育人力運用層面
教育行政人力不足,商借教師情形普遍        
商借教師作為教育行政人員情形普遍
代理教師支援商借缺額影響學生權益
關於教育人力運用層面:
確認常任文官與約聘僱人員之法定編制與配套
檢討地方教育行政人員員額,增加人員編制
善用退休人力
地方行政人員工作負擔過重
基層人員負擔過重
弱勢縣(市)資源不足,影響基層工作量
妥善評估勞務外包與委託授權
規劃可賦予勞務外包之教育行政事項
評估縣(市)合併效應,降低部分縣(市)資源衝擊
地方教育行政人員職等偏低,影響工作士氣及工作品質
地方教育行政人員職等偏低
工作士氣與品質易受影響
研擬提昇地方教育行政人員職等
修訂人事法令,提昇地方教育行政人員職等
擴充地方教育行政人員升遷管道,留住優秀地方教育行政人員
表格資料整理自:教育部(2010c

二、學校組織再造與人力運用
    較重要者,包括:研議訂定中小學校長法、家長參與教育法;建立中小學(k-12)課程與教學輔導與支持系統;研擬教師評鑑、教師專業生涯階梯、教師換證、教師輪調等制度;調整教師員額編制計算標準,改以課程綱要之學習科目數與時數為計算單位,並賦予學校應用彈性、研訂學生輔導法」等。下表 2為上述問題分析與因應的發展策略。

【表2 子議題一─「學校組織再造與人力運用」會議結論暨建議事項】
現況與問題分析
發展策略
現行學制與學生身心發展階段有落差
研擬合理與適性的k-12完整學制
學制改革速度不符社會期待
幼兒教育是根基,但未納入國民基本教育
幼托合一仍待立法完成
十二年國教仍無具體實施時間表
加速落實「幼托合一」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
結合民間力量,共同規劃與推動
統籌立法推動,完成相關法案修訂
加強相關宣導與配套,降低推動阻力
學校教育定位不夠明確
學校教育任務多且雜,教師工作負荷重
政治與非專業外力介入,影響學校專業辦學
教育專業治理機制與能量不足
明確學校教育基本目的與任務
修正教育基本法與各級學校法
健全地方層級教育專業治理機制與能力
強化學校教育之視導
學校組織設置與人力編制不符實際需求
組織編制缺乏整體規劃
業務分工不符實際需要
教師兼任行政無法專才專用
各級學校教職員編制比例失衡
教師員額標準不符學校教學之實際需求
健全學校組織設置與編制
成立專案小組,研擬學校組織總員額法
調整專業分工,成立縣級或區級行政支援中心
調整學校行政人力,取消教師兼任非行政工作
調整教師員額標準,以學校辦學基本需求為基準
學校組織運作機制與法制化不夠完善
課程教學領導機制缺少法制配套,成效有限
輔導組織無法因應三級學生預防輔導之需要
家長會參與學校經營之法制規範不足
法令矛盾或缺乏彈性,不利於學校組織再造
相關法令對學校與校長賦權有限
完善學校組織運作機制與法制化
健全學校課程教學領導機制與法制,包括:增設副校長;每校成立課程與教學研究發展處;健全課發會與領域召集人制度
儘速完成「學生輔導法」
制定「家長參與教育法」
修正不合時宜與相互矛盾之法規
制定「校長法」,賦予校長權責相符的法律地位
提高組織再造推動層級
激勵學校人力專業化之配套機制不完善
缺少教學領導職涯階梯
專業成長與認證機制缺乏整體規劃
現行教師考核機制難以激勵教師專業發展
暢通學校人力專業發展管道
建構行政與教學雙軌制的教師專業職涯階梯
建立系統性之專業培訓課程與證照制度
研擬教師專業評鑑機制與檢討績效考核制度
表格資料整理自:教育部(2010c

三、教育資源籌措與分配
  較重要者,包括:保障國家基本教育經費,避免教育發展受到政府財政能力之影響、縮短城鄉教育資源差距,均衡各縣(市)及城鄉教育發展、將人事費與其他經常門之預算分開計算,以確保教育經費合理分配。下表 3為上述問題分析與因應的發展策略。

【表3 子議題一─「教育資源籌措與分配」會議結論暨建議事項】
現況與問題分析
發展策略
在教育經費籌措方面
我國政府教育經費占GDP比例偏低
我國政府教育投資比例逐年降低
各教育階段每生投資仍低於OECD國家平均
現行稅制對教育捐贈之免稅優惠不利於私立學校
在教育經費籌措方面
落實馬總統每年提高教育經費240億元之政見
以每2年增1%,提高我國國民稅賦負擔率
齊一公私捐款之租稅優惠,以激勵民間教育投資
在教育經費分配方面:
各縣(市)每生資源仍不均等
中小學每生支出仍低於OECD國家平均數
中小學人事支出占總經費比例過高
M型化社會中低所得家庭教育投資負擔重
在教育經費分配方面
提高對地方的一般教育補助,兼顧均等與適足
提高對高中職教育的投資比重
在教育經費運用方面:
國立學校校務基金運用績效仍待提昇
對偏遠與弱勢學生集中的學校補助經費運用績效有待評估
在教育經費運用方面
輔導國立學校做好校務基金管理
檢討偏鄉與弱勢學生集中學校補助成效,並給予多年期補助與經費運用彈性
在教育財政資訊取得方面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對資訊公開之規定仍待落實
我國現有的教育財政資料仍有待充實與整合
在教育經費資訊取得方面
參考國外作法─建置教育財政資料庫
整全會計與總務系統,並立法強制相關單位提供必要資訊
教育財政資料庫應同時涵蓋投入與產出資料
表格資料整理自:教育部(2010c

四、教育設施與規劃
  較重要者,包括:提高中小學校設備基準,以提昇教學品質並維護師生健康,重新訂定建築校舍標準,以延展學校建築耐用性,並發揮永續發展之精神、研議學校總務人員專責化,使教師回歸教學專業等。下表4為上述問題分析與因應的發展策略。

【表4 子議題一─「學校設施與規劃」會議結論暨建議事項】
現況與問題分析
發展策略
各級學校設備標準不完備
分級規定,系列名稱無一致性
內容簡繁不一
相關規定分散各法規
更新時間不一,未符教學需求
更新與建置各級學校設備標準
各級學校設備標準(或基準)應研訂系列性名稱
各級學校設備標準內容宜統整
各級學校設備標準應由學者專家研修、修訂
教育設施規劃效能不彰
教育設施規劃流程過於緊湊
學校建築設施缺乏整體規劃
籌建人員專業知能不足
提昇教育設施整體規劃效能
學校教育設施興建應有整體規劃與設計
教育部局處協助學校辦理教育設施「規劃」與「設計」應至少各有1年時間
運用總量管制策略,落實教育設施「規劃」
增進籌建人員教育設施規劃知能
教育部局(處)設置教育設施與規劃資料庫
增列教育設施「用後評估」與改善經費
校園環境政策面臨轉型
少子女化促使校園環境政策轉型
中小學部分基礎性校舍和活動空間不足
教育設施的新觀念更迭快速,學校難以適應
因應時勢推展優質校園環境政策
因應少子女化趨勢,各縣(市)新設校的設置宜減緩
推展既有學校的優質化工程,建置優質校園
提昇大學和中小學基礎設施
強化與推展優質校園環境相關政策
表格資料整理自:教育部(2010c

貳、全民運動與健康促進
分析全民運動及健康促進的內涵及六個子議題:
內涵:隨著社會的進步,體育教育的價值從身體活動擴展為「全人教育之必要元素」及「終身學習之權利」;進而加深成為「競技體育之根基」、「全民健康之磐石」及「文化傳承之平台」。現代社會生活所帶來的各種健康問題,更使運動與健康的議題為全球所重視,均將此議題納入學校教育,期透過教育培養國民健康生活技能,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以維持生活與生命品質。
子議題:分別為提出六個子議題:精緻體育教學,普及全民運動;充實運動資源,健全體育體制;營造優質環境,保障運動權益;強化競技科研,完備培育機制;增進生活技能,提昇健康素養;拓展健康夥伴,深化健康促進,進行研議。
  隨著社會進步,體育的價值從身體面向擴展為「全人教育」之整體概念,而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而衍生之各種健康問題,更使運動與健康促進議題為全球所重視,並紛紛將其納入學校教育,期透過教育,從小培養國民具備健康生活技能,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為未來之生涯奠定良好之基礎。
  基於上述理由,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第三項中心議題,即以「全民運動與健康促進」為題,本議題就國際教育發展的潮流與趨勢,我國社會未來的發展遠景,參酌當前我國在體育與健康教育政策發展上的現況,提出六項子議題,包括精緻體育教學,普及全民運動;充實運動資源,健全體育體制;營造優質環境,保障運動權益;強化競技科研,完備培育機制;增進生活技能,提昇健康素養;拓展健康夥伴,深化健康促進,並就師資、課程、政策、法制、行政組織、場館管理、培訓制度及社區資源整合等各方面,以產、官、學、研等角度,提出各子議題之發展策略,為我國全民運動與健康促進之發展建立更完善之基礎。其與國民教育相關且較具體的主張有下列:(教育部,2010d

一、精緻體育教學,普及全民運動
  較重要者,包括:落實體育教學正常化,鼓勵學校廣設運動社團,增加學生規律運動時間;研議增加中小學體育課時數及運動時間;整建學校體育場館;加強非體育專長之國小體育教師之專業知能;落實區域運動聯盟,發展多元競賽項目(小學以簡單化、樂趣化、團隊化為主),並發展跨校運動競賽交流模式;鼓勵學校將學生體適能檢測成績納入升學計分;建立國民體適能各項指標及體格鍛鍊標準;發展運動能力評估機制;落實「快活計畫」,發展學校體育特色,規劃東方特色之體育教學與推廣計畫,強化健康促進觀念;鼓勵學校均衡發展不同性別之運動代表隊、社團及課程參與,建立性別友善之運動環境等。下頁表5為上述問題分析與因應的發展策略。

【表5 子議題一─「精緻體育教學,普及全民運動」會議結論暨建議事項】
現況與問題分析
發展策略
體育課程與教學問題方面
體育課程時數縮減
課程內容差異
體育課程被借用
體育教學場地設施有待提昇
體育儲備教師過多
國小階段非體育專長師資,亟待增能補強
體育課程與教學發展策略方面
增加體育時間,學生運動強度達中等以上
發展運動能力評估機制,銜接各階段的體育課程
宣導運動正面價值
在地運動資源的有效利用
建立體育教師評鑑機制
實施體育教師增能計畫,提昇教學品質
增開學程與專業證照
重新檢視體育師資培育制度
學校體育活動與競賽問題方面
法令規定未落實
競賽項目過於狹隘制式
競賽項目規則過於繁複
游泳活動與競賽未落實
每週運動項目和時間紀錄缺乏客觀調查
學校體育活動與競賽發展策略方面
落實體育訪視與督導評鑑
落實區域運動聯盟,規劃多元競賽項目
發展校內各種運動競賽
建立完善運動時間紀錄系統
全民運動與體適能提昇問題方面
學校運動設施不足
學生規律的運動習慣亟待養成
全民體適能的檢測與配套措施有待落實
全民參與運動策略有待研議
政府的政策導向和投入
全民運動與提昇體適能發展策略方面
開放學校運動設施
積極強化學生健康體適能,並建立規律運動習慣
落實體適能檢測,並擴大至全民
設置國民運動中心
政府的政策投入
保障不同性別運動參與權利
提高特殊族群運動參與比例
表格資料整理自:教育部(2010d

二、充實運動資源,健全體育體制
  較重要者,包括:確立各級學校體育組織角色與定位,提昇學校體育行政組織之效率與效能、將退休體育教師納入體育志工範疇,以善用其豐富經歷、專業知識及資源等。下表6為上述問題分析與因應的發展策略。

【表6 子議題一─「充實運動資源,健全體育體制」會議結論暨建議事項】
現況與問題分析
發展策略
體育經費
我國體育經費未達中央政府總預算的1%
體育經費用於競技運動的預算高於全民運動
相較其他國家,學校體育經費仍有進步空間
全民運動及體育專業人才培育相對減少
體育經費
整合各種體育經費資源
善用運動彩券的盈餘公益金,挹注體育經費
逐步提昇國家體育經費預算及相關配套機制
體育組織
中央與地方主管機關體系尚待整合
學校體育行政組織有待統整
組織規模、編制規劃欠缺,人力資源不足
社會體育團體缺乏聯繫及統一之主管機關
體育組織
支持組織再造,穩健推動體育行政組織變革
建構完善體育行政體系,強化統合力量
檢視法規,確立學校體育組織角色與定位
行政流程再造、提昇組織效能
體育法令
「國民體育法」修訂與調整
法令鼓勵運動產業與企業支持成效有待提昇
體育團體的社會定位不明
體育法令
國民體育法的修訂與調整
研訂體育團體管理運作規範
建立法令執行的績效評估制度,普及全民運動
體育產業資源
運動志工推展仍待加強
運動資訊零散,缺乏運動專業人力資料庫
運動產業發展條例未推展,企業挹注有限
體育產業資源
將退休體育教師納入體育志工範疇
建立運動資訊交流平台,妥善開發與善用媒體資源
加速推動運動產業發展獎助條例,擬訂具體的配套措施
推動運動文化創意產業之開發與保存
表格資料整理自:教育部(2010d

三、強化競技科研,完備培育機制
  較重要者,包括:落實國家重點發展運動種類,以作為獎助績優學校依據;健全體育班發展,加強課業輔導;確保訓練安全及加強品德教育;落實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資格審定、聘任管理、績效評量等相關辦法;推動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增能計畫。下表 7為上述問題分析與因應的發展策略。

【表7 子議題一─「強化競技科研,完備培育機制」會議結論暨建議事項】
現況與問題分析
發展策略
教練資格取得應嚴謹
落實專任運動教練制度:
獎勵聘任專任運動教練;加強教練專業成長考核;建構專任教練考評系統;修訂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資格審定辦法;維護校園教練專業形象
教練考核應落實
強化基層訓練體系運作:
成立運動選才體系;搭建策略聯盟網絡;加強基層訓練輔導;落實基層單位評鑑
基層訓練狀況值得重視
務實面對選手困擾問題:
重視生涯職涯輔導;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維護學生選手權益


校際運動聯賽效益有待評估
檢視校際運動聯賽效益:
明確定位組訓參賽目標;改善校際聯賽相關措施;主客場制形塑主場文化;正視兼打社會聯賽問
運科支援有待提昇
建構運科支援訓練體系:
建立運科研究體制;獎勵運科研究成果;重視社會科學支援
表格資料整理自:教育部(2010d

四、增進生活技能,提昇健康素養
  較重要者,包括:訂立合理之健康教育教師員額配置與師資基準;研議將「健康教育」科目或「健康與體育」領域納入國小教師甄試之考試科目;規劃合格之健康教育專業教師認證制度,落實培訓現場授課教師之「健康教育教學」及「心理輔導」專業能力;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導師職前訓練應接受健康素養一小時課程;加強高、國中小教師之輔導知能,鼓勵學校輔導教師取得「諮商」、「輔導」相關專業之第二專長;進行健康教育課程改革;落實訪視機制,嚴格督導學校落實健康教育時數,任用合格健康教育師資教授健康教育課程;研發師生健康生活技能評鑑指標項目,據此建立學生健康生活技能成長曲線;健全各縣(市)輔導團組織;將支持健康行為與態度的生活技能明訂於現行課綱之各階段能力指標項中;修訂更合時宜之學校衛生法,明訂衛生評鑑項目之規準;鼓勵縣(市)政府持續深耕「健康促進學校」;建議學校衛生應成立統一專責單位。下表 8為上述問題分析與因應的發展策略。

【表8 子議題一─「增進生活技能,提昇健康素養」會議結論暨建議事項】
現況與問題分析
發展策略
健康教育合格師資比率有待提昇
健康教育教師及輔導教師專業有待加強
健康教育課程授課情形未落實正常教學
學生存在健康問題,導致學習力下降
校園健康價值邊緣化
訂立合理之健康教育教師員額基準
研議將「健康與體育」領域納入國小教甄科目
規劃健康教育專業教師認證制度,落實授課教師之「教學及心理輔導」專業能力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導師職前訓練應接受健康素養1小時課程
加強高、國中小教師之輔導知能,鼓勵學校輔導教師取得「諮商」、「輔導」相關第二專長
進行健康教育課程改革
落實訪視機制,嚴格督導學校落實健康教育時數,任用合格健康教育師資
研發師生健康生活技能評鑑指標項目,據此建立學生健康生活技能成長曲線
健全各縣(市)輔導團組織
將支持健康行為與態度的生活技能明訂於現行課綱之各階段能力指標項中
修訂更合時宜之學校衛生法,明訂衛生評鑑項目之規準
鼓勵縣(市)政府持續深耕「健康促進學校」
建議學校衛生應成立統一專責單位
表格資料整理自:教育部(2010d

五、拓展健康夥伴,深化健康促進
  較重要者,包括:落實實施學校衛生法,充實學校護理人員、營養師等人力;修訂學校衛生法規,增訂各級學校設學校衛生委員會、學校健康中心不得委由校外醫療機構經營之規定;修訂「學生健康檢查實施辦法」,針對檢查機構、檢查項目、檢查方法、品質管控等項,做適當調整;輔導學校結合衛生醫療機構,落實檢查、複查、追蹤矯治、教育輔導工作;充實與更新校園緊急傷病基本處理設備,建立校園學生緊急傷病處理作業,辦理教職員工生緊急傷病處理訓練;輔導學校配合衛生行政機關,落實校園傳染病防疫及慢性病照護措施,強化校園傳染病監視通報機制;鼓勵學校教職員工健康檢查;建立學生健康研究中心,強化學生健康管理資訊功能;輔導各校檢查校園設備安全,維護校園安全環境;輔導學校徹底維護與改善飲水設備及水質衛生安全,並定期監測水質。下表 9為上述問題分析與因應的發展策略。

【表9 子議題一─「拓展健康夥伴,深化健康促進」會議結論暨建議事項】
現況與問題分析
發展策略
「學校衛生法」法規之執行,有待落實
健康檢查篩檢後之複查與矯治機制尚須有效改善與落實
學校缺乏安全環境設施、安全足量飲用水等,未能提供良好校園餐飲環境
學校缺乏與社區建立長期的規劃與經營,致未能充分利用社區資源
落實實施學校衛生法,充實學校護理人員、營養師等人力
修訂學校衛生法規,增訂各級學校設學校衛生委員會
修訂「學生健康檢查實施辦法」
輔導學校結合衛生醫療機構,落實檢查、複查、追蹤矯治、教育輔導工作
充實與更新校園緊急傷病基本處理設備
輔導學校配合衛生行政機關,落實校園傳染病防疫,強化校園傳染病監視通報機制
鼓勵學校教職員工健康檢查
建立學生健康研究中心,強化學生健康管理資訊功能
輔導各校檢查校園設備安全,維護校園安全環境
輔導學校徹底維護與改善飲水設備及水質衛生安全,並定期監測水質
學校健康中心不得委由校外醫療機構經營之規定
表格資料整理自:教育部(2010d

參、兩岸及國際教育
分析兩岸及國際教育的內涵及子議題:
內涵:面對全球化世紀的挑戰,一方面須積極協助各級教育培育國際化人才,另一方面須引導國際資源進入國內教育體系,如何藉由教育發展以因應兩岸政治進展與全球變遷,培育具備在地關懷、全球視野之優質人力,亟需積極作為與宏觀策略,以創新思維開展我國教育國際化之新頁。
子議題:中小學國際教育之推動機制與資源整合(與國民教育相關者)。
  面對全球化世紀的挑戰,一方面須積極協助各級教育培育國際化人才,另一方面須引導國際資源進入國內教育體系,如何藉由教育發展以因應兩岸政治進展與全球變遷,培育具備在地關懷、全球視野之優質人力,亟需積極作為與宏觀策略,以創新思維開展我國教育國際化之新頁。
  在國際教育方面,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推動多年,目前國際化應逐漸朝向中小學發展,不少中小學之學生、家長,教師、教育行政工作者一再殷切期盼教育部能匯整各方教育資源,提供國際教育良性發展環境及各種專業協助,讓中小學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時就能建立良好的國際素養或能力。其與國民教育相關且較具體的主張僅有「中小學國際教育之推動機制與資源整合」一項子議題而已,以下將就上述議題在「政策法令」、「設立專責單位」、「推動機制與工作」、「經費」及「配套措施」等五項分項敘述之:(教育部,2010d

一、在政策法令上
鼓勵民間團體及私人企業以捐助或辦理國際教育相關活動、協助中小學建立國際夥伴關係。
研訂鼓勵中小學教師參與國際教育推動之措施。
國際教育應朝促進國際瞭解方向,如包含東南亞(新住民)、多元文化內容。
二、在設立專責單位上
由教育部統籌中小學國際教育推動,並設置跨組織之工作協調平台。 
地方主管機關設置專責單位或人員推動中小學國際教育。
各中小學設置國際教育推動組織及人員落實中小學國際教育之推動。

三、在推動機制與工作上   
建議教育部設置「國際教育交流資訊網及資料庫」,定期調查中小學國際教育及交流辦理現況。
協調駐外單位協助中小學國際教育的推動。
辦理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研習及工作坊。
建置弱勢中小學學生參與國際教育之支援系統及輔助機制。
徵求國際教育優良教案,以供教師參考。
鼓勵國際交流,並著重教育性的成果分享。
編撰「中小學國際教育說帖」向社會大眾說明中小學國際教育的意義與必要性。

四、在經費上
  教育部及各縣(市)政府每年度統籌編列經費,落實推動中小學國際教育政策各項工作。

五、在配套措施上
鼓勵大專校院與中小學校建立策略聯盟,參與並協助中小學推動國際教育。
協助引進國際組織、國外政府機關、國外民間團體及國外學校等資源,協助我國中小學參與相關之跨國合作計畫。
善用在臺外籍學生、僑生、外籍配偶與海外僑校資源,協助中小學校辦理國際教育相關活動。
鼓勵師資培育機構發展國際教育相關課程並進行教學;鼓勵大專校院開設國際教育相關學程或通識課程;進行中小學國際教育教師專業成長培訓;建立中小學國際教育專家資料庫及專業諮詢輔助機制。
研訂促進外來訪客或國外學校團體至偏遠學校參訪之機制。
提昇校長、主任與專責教師之外國語言能力及跨文化溝通技能。
鼓勵媒體增加國際議題新聞的報導,以強化師生家長的國際瞭解面向。

肆、結語
  有關國民教育議題在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的內容,因範圍涵蓋面甚廣,並沒有專章或專門議題提及,而是分散在十大議題中,因此本文就與國民教育有關的內容加以介紹,包括:「教育體制與教育資源」、「全民運動與健康促進」及「兩岸與國際教育」等三個中心議題,目的即是在讓同學應考時能有所瞭解與掌握。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結束後,教育部陸續針對上述國民教育相關議題內容做出具體回應,作為近程需立即實施之要項,在此提出作為本文最後之代結論:(教育部,2010e

一、在「教育體制與教育資源」議題方面
修訂「教育基本法」,明確劃分中央與地方權責。
研訂「地方政府教育基本需求設算」,確保教育經費適足與均等。
建置「教育財政資料庫」,以瞭解各級政府與各級學校經費使用效率、評估教育公平程度,與評鑑教育績效責任。

二、在「全民運動與健康促進」議題方面
研議體育課時數由「每週二節增為三節」之可行性,並落實210規律運動時間。
推動「運動人才一貫培育體制」,另建立學生運動員培育體制從國小至大學升學管道銜接一貫化。

三、在「兩岸與國際教育」議題方面
發布「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奠定並扎根中小學生之國際知能。
建立「境外學生輔導機制」,使境外學生能獲得更完善之輔導。



參考書目
教育部(2010 a)。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報導。教育部電子報425期 。上網日期:2011-01-22http://epaper.edu.tw/topical.aspx?period_num=425
教育部(2010 b)。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討論資料─02教育體制與教育資源。上網日期:2011-01-22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0/教改-十大議題02.pdf
教育部(2010 c)。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討論資料─03全民運動與健康促進。上網日期:2011-01-22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0/教改-十大議題03.pdf
教育部(2010 d)。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討論資料─09兩岸與國際教育。上網日期:2011-01-22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0/教改-十大議題09.pdf
教育部(2010 e)。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10大中心議題全民論壇之結論與建議。上網日期:2011-01-22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0/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